平安科技CEO陈立明:未来金融机构科技人员占比至少将是50%
关注我们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
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,而罗马对世界的影响已跨越数千年。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其著作《世界是部金融史》中写道:无论从哪个角度,罗马法律对后世金融体制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,今天,包括我们在内的法律都属于罗马法系。没有罗马法系,就没有欧洲后世的经济繁荣,更不会出现银行、股票、有限责任等一系列决定性事件。
时至今日,很多社会的规则都已经改变,科技进入金融领域,风控模型、信贷逻辑都在发生变化,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远胜于昔,然而,一套较为完整而全新的金融模式仍需要较长时间去验证。
科技金融的兴起刚刚开始,就已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。这项源于欧美的科技金融创新热潮,却在发展一日千里。科技金融在国内的发展,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机构进入金融业,较为成功的案例如蚂蚁金服、微信支付等;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金融行业引进科技,如直销银行、手机银行等。
与当前金融科技现象相比,金融业此前经历多次科技创新,如推广自动柜员机、发展电话、网上银行等,然而在最新科技的推动下,金融机构在研发、应用科技领域正迈向更为纵深的领域,如平安集团创建平安科技、兴业银行创新兴业数金。
正如银监会创新业务监管协作部李文红、蒋则沈所言,技术创新和更迭速度显著加快,技术转化为金融产品的周期大大缩短,迄今为止,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虽然加速了金融业新型服务模式的诞生,在一定阶段对传统银行体系产生影响,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务模式、金融法律关系和监管体制,也没有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大的冲击。
未来金融机构的科技发展会怎样? 每家金融机构的规模、定位各不相同。目前可以看到的是,各家机构的信息技术人员数量在快速增加,自动化、人工智能是趋势。 平安科技CEO陈立明近日在接受《经济观察报》记者专访时表示, 可能要很多年以后,信息科技人员占比至少有一半。
决胜于场景
经济观察报:现在很多金融机构与BAT,甚至IBM等科技公司合作提升科技能力,有一部分则选择自行研发,大部分科技来自内部公司,如平安科技,您认为哪些机构或者哪些业务需要合作,哪些是需要自行研发?
陈立明:我先说一说科技的水平。科技水平,如果比较国外或者国内,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,产品、渠道和场景。
从产品来说,国外的金融产品比较成熟,国外产品的系统、科技方面的发展也是比较成熟的。国内因为大环境,有BAT的因素,还有每一个用户对技术的接受度比国外更快、更喜欢用,所以渠道和场景方面的技术在发展特别快,这点上国内外有点不同。
现在谈到科技与金融需要在哪一方面更应该合作,不同的金融结构用不同的科技公司的产品、服务。对金融机构而言,大部分金融结构是很难自己研发,所以借助其他的科技公司也是应该的。平安集团比较特殊,因为整个集团对自己的定位有点不同,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金融科技控股公司。
2008年时,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远不是现在这样迅猛,但平安科技就已诞生,因为我们管理层、马明哲董事长对金融科技非常重视,他也觉得平安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卖金融产品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安很特别,也放很多的投入在科技研究上。平安科技公司是平安集团的一部分,我们有很多领域都是自己研究,也有不同的合作伙伴,不但是其他的科技公司,也有不同的国内外的知名院校一起合作。这几个模式都有。
经济观察报: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与BAT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可进发展如何?
陈立明:互联网公司与金融公司,可能出发点有点不同,但未来有望殊途同归。
我们是金融行业的专家,他们是互联网的专家,从技术方面,当然他们互联网的技术更强,但金融产品的技术我们是更强的,但金融科技不仅包括技术、产品,还包括场景和客户。怎么样把价值给到客户,所以这时候场景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对平安来说,我们有很强的优势,因为场景特别多,不管是银行、保险、投资,每个金融领域的场景都特别多,而且现在已经在生活场景领域取得非常大的进步,比如房、车、医疗等。
平安的定位是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,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领域,四个生态服务圈,金融、医疗、房产、汽车。所以我觉得金融科技中,最重要的是场景。现在平安有1.31亿的个人客户量,每个都是买金融产品的客户,我们不是只知道他一个维度,对他的金融需求是通过多维度来衡量。
经济观察报: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产品也触及到非常多的场景,比如微信、支付宝,在场景领域已经覆盖数以亿计的人群。
陈立明:出发点不同。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是研究一个技术或者解决方案,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去应用在场景里,而金融机构有场景,知道客户的需求,因此加大科技研究投入,所以出发点不同,但从一个场景来看特别有效。
金融科技生态圈
经济观察报:我从今年的银行年报可以看出,银行在IT科技领域的人员占比还是很不相同的,比如建行比较高,快达到8%,有些银行相对较低,您对于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人员的占比和投入有什么样的看法?
陈立明:自动化、人工智能的人员会越来越多。科技员工的比例,不管现在是处于哪一个点,一定是会加大的。这不但是比例的问题,未来不管你是不是科技员工,对科技的认识及使用都会加深,及时不会研发,也会应用,所有员工都要科技化。
经济观察报:您认为未来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科技人员占比,大概是多少?
陈立明:这个很难说,看它的规模,最少得是一半,可能要很多年以后才变成一半。但很难有一个理想化的占比,因为每家机构的规模及定位不尽相同。
现在平安有近两万个科技员工在这个集团里面,这个会越来越多,其中有很多是专家,数据专家、科学家,我们的团队内部有越来越多博士在平安科技这里做技术研究。
经济观察报:当前的金融科技已取得一定优势,您绝人国内的发展趋势以后会呈现什么状态?
陈立明:这不仅有监管的原因,也有市场的原因,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领域已形成生态圈,整个生态圈对科技的接受度比国外更高。比如腾讯的微信是一个很大的生态圈,不同领域的服务也放在一起,跟平安是一模一样。我们是一个综合金融机构,不管是银行,保险,还是投资,健康,都是一个很大的生态圈都是放在一起。当生态圈放在一起的时候,我们跟客户有不同的接触点,对客户的认识是特别深,所以可以做很多定制化的推荐服务,知道他们更强的需求。
对于我们现在来说,人工智能是重点。现在金融科技领域除了人工智能,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及应用也在突飞猛进,还有信息安全、物联网等领域发展现在也是特别强。随着监管、市场及技术的研发、应用,越来越多的科技将应用于金融领域,最终将实现金融即生活,你虽然轻易感受不到金融,但金融就融入在生活之中。